DB33T 2130-2018 菱生产技术规范
ID: |
BC4FBBD5E697409284CBB3B5A45FFD03 |
文件大小(MB): |
0.3 |
页数: |
11 |
文件格式: |
|
日期: |
2018-9-4 |
购买: |
文本摘录(文本识别可能有误,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,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):
ICS 65.020.20,B 05,DB33,浙江省地方标准,DB33/T 2130—XXXX,菱生产技术规范,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water chestnut production,2018 - 08 - 03发布,2018 - 09 - 03实施,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,DB33/T 2130—2018,I,前 言,本标准按照GB/T 1.1的要求进行编写,本标准由浙江省农业厅提出,本标准由浙江省种植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,本标准起草单位:金华市金东区经济特产站、义乌市农技推广服务中心、嘉兴市秀洲区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、金华市上荷塘蔬果专业合作社,本标准主要起草人:严志萱、何洪法、王艳俏、倪龙凤、王惠娟、杨梦飞、杜利鑫、颜兴良、楼文美、周维明、姚学良、胡素春、朱丽娜、阮尚进,DB33/T 2130—2018,1,菱生产技术规范,1 范围,本标准规定了菱的产地环境条件,及品种选择、田菱栽培、塘菱(湖菱)栽培、病虫害防治、采收、留种等技术要求,本标准适用于菱生产,2 规范性引用文件,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。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。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其最新版本(包括所有的修改单)适用于本文件,GB/T 8321(所有部分)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,NY/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,NY/T 5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,3 术语和定义,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,3.1,田菱,在水田中种植的浅水菱,3.2,塘菱、湖菱,在水塘或湖荡中种植的菱,3.3,一级分枝,在菱种萌芽抽生的发芽茎上长出主茎的部位,后续长出的分枝,3.4,菱盘,植株出水面后的浮水叶互生,聚生于茎端,在水面形成莲座状的部分,DB33/T 2130—2018,2,4 产地环境条件,菱生产的土壤、水、空气等生产环境应符合NY/T 5010的规定,5 品种选择,选择优质、高产、抗病抗逆性强、商品性好、适宜当地栽培和市场需求的品种,如‘金华青菱’、‘南湖菱’、‘两角菱’、‘红菱’等,6 田菱栽培,6.1 大棚栽培,6.1.1 育苗,6.1.1.1 苗床准备,采用大棚育苗。苗床宜选择避风向阳、排灌方便、肥力中等、前茬未种植菱的田块,按大田种植面积12:1~15:1的比例留足育苗田,冬耕晒垡。播种前15 天灌水浸没土层。播种前2 天~3 天再次翻耕,按每亩(667 ㎡)(折纯)4 kg N、4 kg P2O5 、6 kg K2O的用量施入基肥,整平田面,灌水10 cm待播,6.1.1.2 播种,1月中旬~2月上旬播种,每亩(667 ㎡)苗床用种量400 kg~450 kg,均匀撒播,6.1.1.3 播后管理,出苗前苗床保持3 cm~5 cm水层;出苗后逐渐加深水层至10 cm~15 cm,直至移栽。出苗前大棚密闭;出苗后日均气温稳定在15 ℃以上时,中午打开两头棚膜通风换气1 h~2 h,随着气温升高逐渐延长通风时间,6.1.2 种植田准备,菱田定植前结合冬耕清理田园。移栽前15 天以上搭建大棚。采用热镀锌钢管大棚或竹木大棚。菱田施肥应按照NY/T 496规定。移栽前10 天~15 天灌浅水,每亩(667 ㎡)施500 kg~1000 kg腐熟有机肥,翻耕入土。移栽前3 天~5 天根据中等肥力田块每亩(667 ㎡)施基肥(折纯)8 kg N、6 kg P2O5、6 kg K2O,整平田面,灌水15 cm,6.1.3 移栽,3月上中旬,菱盘直径达到5 cm~8 cm时,选择晴暖无大风天气移栽,移栽时水层保持在10 cm~15 cm。每亩(667 ㎡)移栽菱苗600 穴~700 穴,每穴4 株,菱苗根部埋植入土5 cm~8 cm,6.1.4 栽后管理,6.1.4.1 温度管理,前期棚膜管理参照6.1.1.3。日均气温稳定在20 ℃以上时,大棚两侧通风,日揭夜盖。日均气温稳定在24 ℃以上时,揭除棚膜,DB33/T 2130—2018,3,6.1.4.2 水位管理,移栽后保持10 cm~15 cm稳定水层。进入5月份,随菱苗生长逐渐加深水层并保持20 cm以上,宜流水灌溉,6.1.4.3 追肥,坐果前一般不施追肥,叶面出现缺肥症状时,喷施0.2%~0.3%尿素溶液。进入采摘期,每采摘1 次~2 次施1 次追肥,每次每亩(667 ㎡)穴施15 kg~20 kg中氮低磷高钾复合肥(如15N∶7P2O5∶25K2O等),6.1.4.4 防除杂草,人工清除四叶萍、水花生、青萍等杂草,禁止使用除草剂,6.1.4.5 整理菱盘,封行后及时整理菱盘,菱盘密度每平方米16 个~22 个,6.2 露地栽培,6.2.1 大棚苗露地栽培,移栽适期为4月上中旬。其他栽培技术按照6.1的要求,6.2.2 直播栽培,6.2.2.1 种植田准备,菱田清理、施肥按照6.1.2的要求,6.2.2.2 播种,播种适期为3月上旬,因品种而异每亩(667 ㎡)播种60 kg~80 kg,均匀撒播,播后灌水至10 cm~15 cm,并保持水位稳定,6.2.2.3 田间管理,菱苗一级分枝形成菱盘后适当删密补稀。随着菱苗的生长,水位逐渐加深到20 cm以上。定苗后管理技术同6.1.4,7 塘菱和湖菱栽培,7.1 清理塘、湖,种植前清除塘、湖杂草、杂菱和杂物,7.2 直播栽培,7.2.1 播种期,3月下旬~4月上旬播种,7.2.2 播种,DB33/T 2130—2018,4,采用撒播,每亩(667 ㎡)20 kg~25 kg种苗,均匀撒入水面,7.2.3 播后管理,7.2.……
……